8月6日【石岡日式穀倉】開幕了!
石岡有座不得了的日式穀倉,
據說許多建築系教授都會帶著學生來參觀,
建立在西元1941年的日治時期,
當初是日本為因應太平洋戰爭儲糧而設立。
建造時採用當時日本建築技術規則及耐震系統,
建築物歷經921大地震而造成局部受損,
但仍被完整保存下來,
可見其耐震程度足以讓我們考察學習。
前陣子穀倉休園,讓我撲了個空,還以為不開了,
站在大門口正覺得超遺憾時,
一位警察伯伯騎車過來跟我說:8月6日才開幕啦!
讓我鬆了一口氣,幸好還有機會走進這座老穀倉一探究竟。
在石岡農會努力下,8/6終於又正式營運了,
為什麼亮亮要這麼激動、感動,
因為全台有穀倉的地方幾乎都漸漸荒廢,
像這樣乾淨、明亮的真的不多,
對喜歡古蹟的朋友來說,
肯定是心中的一塊寶更何況這塊寶還可以進去逛,用手觸摸。
期待很久,開幕這天一早我們就來了,
剛好這天台中石岡農會跟大千電台合作,
舉辦「梨饗情人愛七桃」情人節活動,好熱鬧,
我們也順便融入一起聽了導覽,
亮亮也隨手拍了幾張活動照片,
感覺農會很用心,有很多大人物都來參加剪綵。
剪綵囉~大家都很專業,知道要停格讓攝影師拍照
石岡區農會總幹事~張東海先生,感覺年輕有為,加油!
旁邊是美女主持人
這位大哥打扮很有個性哦!
等等大家體驗碾米後,可以自己包裝帶回家,就像這樣一包包的「轉運稻米」
現場也有歌手演唱,瞬間老穀倉變得好熱鬧。
(老實說今天蠻熱的,看著這些遊客開心的騎著腳踏車來集合,打心裡佩服,是真漢子!)
▲石磨黃豆漿體驗
放上黃豆,適時加入一些水就可以開磨了
聽說是五點鐘方向要推,11點鐘方向要拉,這樣才比較好運轉
大人小孩都磨得好開心
看著豆豆漸漸不見了,卻流出白白的汁都感到很好奇
磨好的豆漿煮熟後就可以喝了,香香濃濃的,我也默默喝了三碗
可能是遊客很多怕來不及磨,所以在磨的同時,豆漿其實也煮好放在一旁了
聞著穀倉裡的稻香,再來一杯香濃黃豆漿~彷彿回到農業時期
▲碾米體驗
帶殼的米,稱為穀
放進碾米機(左邊綠色那台),
經過第一次的粗磨後,
呈現的是95的糙米,意思是100斤的米經過這道程序去除一些外殼變成95斤的米,
當然進去愈多次就剩愈少,有80的米、70的米,
70已經非常精細,可以作為清酒的原料了。
碾第一次的米,算是糙米
糙米看起來有點偏黃,跟我們一般吃的白米不太一樣,
是營養價值較高的,連蟲都愛吃。
這台機器可是最迷你的碾米機,可以家用,
需要用米時再自己碾米,隨時都是最新鮮的米粒。
將自己剛剛碾好的米包裝起來,裝進小布袋,
是不是很好看呢!
一人一包,誰知盤中飱,粒粒皆辛苦!
接下來準備進入穀倉聽重頭戲囉~
▲穀倉導覽解說
參觀這類古蹟一定要有人導覽才不會悠晃過去,太可惜了
因為很多小機關,不說可能不知道
進入大穀倉,看見一間一間的小倉庫,一整排望去大約有六間,
每一間外面會標示編號,由管理員告知要賣米的人應該送去哪一間
我們走進其中一間,地上放著大大的竹籠,這是最早的除濕機,
由於稻穀堆放在一起時,溫度會升高並排出濕氣,為了防止稻米「發燒」壞掉,
一小間倉庫會放六~八支這種竹製除濕機,
直直的豎立在地上負責排濕的功能
牆上也有好幾個排氣,這兒非常注重乾燥的機能,
才能保護好稻米
從前這個倉庫裡會有管理員,當農民拿稻穀來,
經過管理員檢查分類後,
會告知拿到幾號倉庫,於是再將一包一包的穀子搬到二樓,
走到編號的倉庫上方,從樓上將稻穀往下倒進倉庫裡。
上面電燈旁有一個橫的木板走道,將米搬到中間,從上面倒下來即可。
改天若有人要購買稻穀,就拉開門口這個小木閘,
稻穀從這個小洞往下流到地板下方的輸送帶,
走道的木地板拉起來後,裡面都是輸送帶哦!
走道的木板目前似乎封起來了,所以沒辦法拉開看到底下
透過藏在木柱裡的輸送帶將稻穀運往二樓開始進行碾米除殼,
最後出現在一樓時就是白白的米粒了。
這兒的柱子每一根都有它的功用,推一推也許就能打開
(但還是要請導覽人員示範,不宜自行動手,以免損毀哦~)
看看裡面還有當年運送剩下的稻穀,可能有幾十年的戯月了
比鑽石還珍貴
這是其中一個出米口
錯踪複雜的木管設計,運往二樓的、送回一樓的,傳至地下室的.....
這神寄的輸送帶,看得我眼花瞭亂
皮帶+一顆馬達,牽動整間倉庫的運作
唯一的一顆馬達,在當時可是非常昂貴的
上面二個拉環分別代表開、關
開了,米就會從樓上往下送了
地板下面還有地下穀倉,真是太厲害了!!
充滿巧思的木柱處處林立
穀倉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地方,
所以當初在搭建時即用了很多巧思,
例如使用了很多「斜撐」加強耐震程度,
才足以安全度過九二一地震只造成部份損毀。
屋頂那些斜斜的木條也是斜撐
牆壁上像米字型的木條也是斜撐。
另外牆壁是以泥沙、粗沙、稻殼加上具黏性的海澡粉建造而成,
即使在夏天最炎熱的時候,氣溫也不會超過30度。
加上八支傳統除濕竹籠,讓稻穀保存的很好。
我們在裡頭聽導覽,沒有電風扇,直的蠻涼的說~
濃濃的懷舊風
小時候曾看過的縫綛機
當初銷售機台的工廠電話,只有五個號碼耶~
哇塞.....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電話了
外婆家的桌椅
一整個機械原理,不懂~放空中
其他空間也有展示
這本日曆是民國65年的,比我還老耶~究竟是誰收藏的啊?
其他小倉庫的展示品,看起來歷史真的非常悠久
要收集這些傢私想必費了不少心力
▲遊客中心
逛完穀倉,走到旁邊就是旅遊服務中心,
裡面可以坐著休息,也有農產品可選購,
屋頂的綠葉和藍天,帶來一抺清涼感
中心空間相當舒適宽敞,
集結了石岡周圍各區的特色農產品,
都是經過農會驗證或推薦的
竟然還有現在火紅的蝶豆花!長得很美呢!
和平農會的梨山茶,據說陸客們都超愛的,送禮自用都適宜
石岡農會委託研發的柑橘精油洗潔精,是明星商品之一
據說這款洗髮精的回購率很高哦~
這是「杏鮑茹」泡菜,杏鮑菇是有機的
來自東勢「田媽媽」的醬菜
來自石岡家政班的作品
后里松鶴酒莊的白酒,採用冷釀法,並獲得全國比賽白酒第二名哦!
石岡竹藝,非常精巧
竹藝有DIY材料包
逛完旅遊中心,主辦單位也備了一些好料了,讓大家填飽肚子
他們很熱情邀請我們一起用餐,真是太幸運了,遇到他們~
等會吃完飯,他們要前往情人木橋繼續下一場活動~醃桃子
下次農會辦的活動不妨可以參加看看
感覺活動內容挺充實的!
活動散場後, 我們留下來補了一些照片
少了人潮,看起來更清幽,景物看起來也有了不同的味道
以前放中藥材的木盒子
好像會開口說話的機器人開關
外圍的木造牆
不知名小花水池
洗手間,很乾淨
懷舊的美感
穀倉大門,天然舊,不造作
休息的涼亭區
戶外的手動碾米機
戶外的出米口
木椅
豆漿研磨石
離去前補一張整體照,很有歷史感~
這兒除了可以深入了解以前工法的設計,還是很好拍的點
假日、平日來各有不同風情
有空一起來趟知性之旅吧!
如需導覽請先電話預約:石磨豆漿+碾米+導覽共NT.150
石岡日式穀倉資訊
地址:台中市石岡區忠孝街160號
電話:04-25722764
營業時間:09:00-17:00 (如需前往建議先電話聯絡)